查看原文
其他

文慧最新剧场作品《我60》全球首演

歌德学院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2024-09-02


我们从来没有去思考过,男权内化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文慧


《我60》宣传短片

2021年8月27日,编舞兼舞者文慧的最新作品《我60》将在德国魏玛艺术节上迎来全球首演(8月28日演出第二场)。《我60》由生活舞蹈工作室、歌德学院、巴黎城市剧院以及法国巴黎秋天艺术节联合出品。这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将中国早期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与文慧的个人经历、家族史以及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现实状况的思考相结合,同时呼应当今中国方兴未艾、面临种种挑战的女性主义运动实践,探讨女性角色在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历程。

《我60岁》是文慧对作为女性和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的反思的结晶。作品以“身体记忆”作为载体,交融过去和现在不同世代女性的身体体验。文慧首先从自身及其家族历史中的女性出发,反思父权社会下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此同时,作品还通过回溯19 世纪 30 年代上海一系列经典无声电影和早期有声电影中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女性形象,触摸女性主义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些影片深受“新女性”意识的影响,批判儒家父权制度及保守社会伦理价值观,探索性别政治,倡导女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平等权利。此外,《我60》还关注当今中国方兴未艾的女性主义运动实践,探讨今天中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及其面临的挑战。
 
延续生活舞蹈工作室一贯的风格,《我60》这部作品融合了纪录语言与现场表演:它将声音、文字、图像、口述等内容浓缩、编织成一部多媒介的剧场作品。


继在法国和中国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工作和排演之后,《我60》将于8月27日在德国魏玛艺术节上迎来世界首演。作为2021年“歌德奖章”获得者之一,8月28日,暨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诞辰之日,文慧还将参与在魏玛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举办的盛大庆典。届时,歌德学院主席卡罗拉·兰茨也将出席颁奖仪式并将歌德奖章亲自颁发给文慧。该奖章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官方荣誉勋章,每年颁发给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作品前瞻











摄影:李胤君,© 歌德学院(中国)




活动安排

剧场作品《我60》
全球首演:2021年8月27日,19时(当地时间)
第二场演出:2021年8月28日,16时
地点:魏玛 E-Werk (Am Kirschberg 4, 99423 魏玛)
语言:中文,德文字幕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演出信息

歌德奖章颁奖盛典直播
歌德学院主席卡罗拉·兰茨为文慧颁奖及座谈会
(嘉宾:魏玛艺术节总监罗尔夫·C·和姆科)
时间:2021年8月28日,11时(当地时间)
地点: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学习中心
(Platz der Demokratie 1,99423 魏玛)





创作团队

编导/舞者/舞台构思:文慧
戏剧构作/影像顾问:张真
影像制作:Remi Crepeau,邹雪平

记录采访:文慧,赵欣昕,邹雪平

音乐创作&统筹:大可
音乐:大可,Patti Smith,Renata Rosa,DakhaBrakha,暮良文王

灯光设计:Romain de LAGARDE,陈诗悦

排练助理:潘晓楠
技术总监:贾楠楠
舞台总监:郑福铭

技术:李禹瑶

制作助理:邹雪平

德语翻译:Peggy Kames

法语翻译:Estelle Zheng

制作:生活舞蹈工作室,歌德学院,巴黎城市剧院,巴黎秋天艺术节
特别感谢:法国驻华大使馆,德国驻华大使馆,羊赢,邵一雪,周杰,吴绍恩,杨庆,刘思雨




© Richy Wong

文慧,1960年出生于云南,是一位中国舞蹈家、编导、纪录片导演和装置艺术家。她最初接受的是民族舞训练,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之后在中国东方歌舞团担任编舞。9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多地学习现代舞,包括德国埃森富克旺根艺术大学以及伍珀塔尔的皮娜-鲍什舞蹈团。1994年,文慧与电影人吴文光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独立的舞蹈剧场团体——生活舞蹈工作室。文慧一直坚持以舞蹈剧场的方式介入社会。1999年创作的《生育报告》用身体作为抵抗的策略,展现女性在特定的时期中所处的文化和日常的复杂性。2004年她和她的团队创作的作品《身体报告》获苏黎世艺术节ZKB大奖。2015年,在歌德学院的支持下,生活舞蹈工作室制作了作品《红》,以此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政治文化符号和集体意识一部分的样板戏进行了反思。文慧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作品长年参与欧洲的艺术节和中国的独立艺术节。2015年她的作品在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近期展览:2019年北京中间美术馆展出“舞蹈即存在”——伊冯娜·雷纳与文慧双个展,2021广州影像三年展等。2021年,文慧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官方荣誉勋章“歌德奖章”。文慧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 私人

张真,诗人和电影学者。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亚洲影媒计划主任,著述包括《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城市一代—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和社会》、《DV制造中国—独立电影之后的数码主体和社会变迁》。新书《破浪前行的华语电影女导演》将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出版。



© 私人
邹雪平,纪录片和剧场导演,青少年影像艺术项目策划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在北京草场地工作站驻站,参与“民间记忆影像计划”。创作6部纪录片,构成“邹家村系列”。作品曾在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北京独立影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地放映,并被一些高校收藏。作品曾获得北京独立影展获“优秀纪录片奖”和台湾南方影展“评审团奖”。剧场作品包括《返回的路》、《关于我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与生活舞蹈工作室合作《回忆2:饥饿》、《红》项目,先后在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瑞士苏黎世戏剧节、巴黎秋天艺术节等多个国内外艺术节演出。



© 私人
大可,独立音乐人,吉他手。2012年开始与生活舞蹈工作室合作,为《听三奶奶讲过去的事情》、《红》等作品创作音乐。2014年与香港多空间i-Dance艺术节合作。2016年与捷克 Archa 剧院合作《普通人》,担任音乐创作和现场吉他手。曾赴巴黎秋天艺术节、阿维尼翁戏剧节、纽约新剧场戏剧节、德国德累斯顿当代舞蹈中心、斯洛文尼亚国家剧院、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尤洛卡兹国际新剧场艺术节等演出。2019 年加入暮良文王、朝简组合。



© 私人
陈诗悦,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于雷动天下现代舞团驻团灯光师。近期作品:2019年北京舞蹈双周开幕式《在北京跳舞》,2020年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双周闭幕式《弧》并担任大剧场技术总监,在团期间为团设计过的作品《无自画像》《旅人》《这么近,那么远》《二❌️二》《我本楚狂人》《三段留白》,期间随团去澳洲演出。此外还参与过《双城环梦记》《神曲》等作品的制作。



© 私人
潘晓楠,编导,舞者。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组建“最后一支舞”团队,完成作品《啊!朋友》、《静物》、《瓢虫》、《最后一支舞》。作为舞者参加以下作品的演出:北京现代舞团《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春之祭》;青戏节作品《湖》《局》;生活舞蹈工作室与捷克 Archa 剧院合作作品《普通人》(曾在在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作为身体指导参与新青年剧团李建军作品《变形记》。



© 私人
贾楠楠,北京兆光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舞台技术总监,舞台监督,纪录片导演。早期作为生活舞蹈工作室技术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节,同时拍摄纪录片及创作剧场作品。纪录片《贾夫奎的冬天》入围芬兰坦佩雷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卢森堡的《Chinese Dreams》上展出;其纪录片被美国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收藏。作为技术他参与了多个话剧和音乐剧项目,包括《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北京遇上西雅图》、《SLEEP》(追梦·长城夜)、《霍夫曼的故事》、《一个消失人的日记》、《山楂树之恋》等。大型情境夜游演出《恩阳船说》、 “景禧灯华”故宫·乾清宫公益活动、黄子韬PROMISE北京、南京、台湾、澳门个人巡回演唱会等。
 


© 私人
李禹瑶,独立舞者,编导,导演,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编导硕士,第四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编舞组“铜奖”获得者。2017年加入北京生活舞蹈工作室,多次与北京现代舞团、纸老虎戏剧工作室、捷克Archa theater、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团、中国恒大歌舞团等国内外团体合作。参演英国伦敦舞蹈节、意大利罗马欧罗巴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法国秋天艺术节、法国Next艺术节等。创作作品:《咪依努》(彝族)、《既如此亦如此》、《天黑以后》、肢体剧《明天》、当代剧场《棒子老虎鸡》。作品入围北京国际舞蹈双周“青年舞展”、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等、中荷国际舞蹈艺术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交流剧目展演。


生活舞蹈工作室


“生活舞蹈工作室”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的当代舞蹈剧场创作团队,1994年由舞蹈编导文慧和纪录片导演吴文光在北京创立。生活舞蹈工作室主张以开放的方式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力求运用舞蹈、戏剧、及各类艺术交融跨界的方式,表达与当下现实生活以及历史记忆有关的叙事和经验。一直以来,生活舞蹈工作室以“文献记录”、“身体记忆”、和“另类历史书写”作为思考和创作的中心。他们于2008年创作了8小时长的关于文革个人记忆的多媒体剧场《回忆》;从2010年,更投入到“民间记忆计划”的工作中,从民间角度回忆和思考社会主义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运动,并围绕这个主题创作了多部剧场作品和纪录片。生活舞蹈工作室同时注重对公共空间的开拓和建设。从2004至2014年在其大本营草场地工作站以及其它艺术空间策划和主办和多个艺术项目,包括《交叉》北京国际现代舞演出季、青年编舞家计划、欧洲艺术家交流计划等。生活舞蹈工作室的足迹遍布全世界超过30个国家、70个城市,作品多次受邀国际艺术节。生活舞蹈工作室的作品《身体报告》获苏黎世戏剧节奖。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魏玛艺术节主页。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